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在毛泽东同志当年给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第一个答案基础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在新时代10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
我们党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负的使命艰巨而繁重,只有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锻造自己,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要看到,随着形势任务、外部环境变化和党员队伍自身变化,党内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及时消除各种消极影响,确保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就是为什么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道理所在。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谋私利就有了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就能谋根本、谋大利,就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检视自身、常思己过;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力回击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推进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第一,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强身健体的自觉行动,是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在党中央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要针对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新要求来谋划党的自我革命,用伟大社会革命发展的新成果来检验党的自我革命的实际成效,努力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的自我革命更好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第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汲取其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提升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等思想营养,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定性。
第四,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要聚焦这个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警醒,及时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及时消除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各种隐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第五,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我们所说的大党独有难题主要体现为“六个如何始终”,解决这些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
第六,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要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进一步形成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第七,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能力关、廉洁关,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第八,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反腐惩恶清障碍,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越。
第九,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完善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无止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把党的自我革命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月8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建设教育强省
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根基
信长星王嘉毅讲话 许昆林主持 张义珍出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4年12月9日,全省教育大会召开。省委书记信长星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根基。省长许昆林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省政协主席张义珍出席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在会上讲话。
会前,信长星、许昆林、张义珍等省领导会见了江苏省模范教师。会上,省领导为模范教师代表颁奖。
信长星在讲话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江苏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从根本上回答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特别是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总书记对江苏教育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全省上下牢记嘱托,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稳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矢志不渝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信长星强调,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教育越来越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因素。江苏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教育必须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省。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质图强、以治促强,在建设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上走在前列,打造思政引领力强、人才竞争力强、科技支撑力强、民生保障力强、社会协同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的教育发展高地。
信长星强调,建设教育强省,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完善“大思政课”格局,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教育资源,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更加注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高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将其价值体现在更多的一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发挥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功能。要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开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守牢学校教育安全防线,更好汇聚建设教育强省的合力。
王嘉毅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多项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教育部将进一步发挥部省会商和战略合作机制优势,一如既往支持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希望江苏继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夯实优先发展这一基础、用好改革这一动力、强化为民服务这一导向、抓好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守牢校园安全这一底线,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取得新成效。
许昆林在主持讲话时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教育强省建设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副省长赵岩宣读了《关于表彰江苏省模范教师的决定》,150名教师获此殊荣。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徐缨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总结讲话。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苏州市、东南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副省长,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代检察长,各设区市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省有关部门单位和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设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省模范教师等分别在主会场、分会场参加会议。
市委书记宋乐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安顺、市政协主席王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淑侠在徐州分会场参加会议。